央广网广州12月11日消息 从南岭的重峦叠翠,到湛江红树林公园白鹭纷飞;从城市绿荫游人如织享受亲近自然,到野郊林里学生儿童探寻自然之趣……广东这片海岱相连、山川秀美的土地,正以其独特的岭南特色和多元的美丽特质,书写着绿美生态建设的新篇章。自2022年12月8日广东省委作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以来,广东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努力探索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
两年来,广东以绿美生态建设为引领,推动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全社会爱绿、护绿、兴绿热情不断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通过一组数据,可以窥见两年来广东省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战略上所取得的成效:自2022年底至今,全省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近900万亩,乡村绿化植树2100多万棵。
广东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近900万亩(央广网发 广东省林业局供图)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核心是回归自然本身,通过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近日,央广网记者走访广东省多处林区,深入了解广东如何能在林业保护及林业发展中名列前茅,切实感受广东如何引领绿色发展,带领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增绿添彩:绿美行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自然生态的保护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与时俱进的。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战略提出以来,广东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为抓手,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对低效林进行结构优化,科学开展森林经营,调整树种林种结构,营造高质高效的乡土阔叶混交林,显著提升了森林的生态效益。
乡土阔叶混交林(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洪梓哲 摄)
两年来,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的引领下,广东完成林分优化提升446.8万亩,森林抚育提升422.6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5.16万亩,积极打造以森林公园、郊野公园为主体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193个。有效管护省级以上公益林6989万亩,生态公益林中生态功能等级较高的一二类林比例稳定维持在86.9%。
在离广州增城城区中心约10分钟车程处有一片生态绿洲,不仅是鸟类的天堂,也是市民群众享受休闲时光的乐园,这便是荔湖公园生态岛。这里曾是一片荒山野林,经改造后,如今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打卡点。
据介绍,为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使公园更好地服务群众,近年来,增城积极探索森林质量优化提升新模式,选取荔湖公园生态岛约150亩区域作为打造大径级森林培育与多目标经营示范区,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其“变身”为让市民获得感满满的“天然氧吧”。
荔湖公园生态岛大径级森林培育与多目标经营示范区(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通过森林质量优化提升,荔湖公园生态岛进一步构建群落结构稳定、色彩层次丰富的林相景观,有效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效益的高质量提升,增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清洁空气等功能。
观一域,知全局。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造福人民的同时,广东实施了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让社会参与进绿美广东的建设中来。两年来,广东通过全民义务植树网上报各类义务植树活动3.09万场次,参与人数275.65万余人次,累计接受认捐资金15.76亿元,运用“互联网+”提高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全民参与度,创新发布绿美广东“认种一棵树”线上植树小程序,公布10个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搭建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上线绿美广东古树认捐等项目。
随着城乡绿化工作加速推进,广东各地城乡风貌正发生巨大变化。截至目前,全省县镇村绿化种植苗木2108.2万株,市、县、镇新增绿化面积32003.3亩、新增绿化带长度5358.1公里,编制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高品质提升建设规划,推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评定省级森林城镇35个,建设森林乡村243个、绿美古树乡村100个、绿美红色乡村101个。
龙山古树公园(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还为8.5万株古树名木建立了档案和图文数据库,运用视频监控系统加强日常监测保护。依托全省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近两年广东建成古树公园199个,抢救复壮古树名木4630株,为全省851株一级古树名木安装视频监控,4株古树、5个古树群入选中国最美古树和中国最美古树群。
环境优,生态美,万物兴。从“岳山造林大会战”到“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大地”,广东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消灭宜林荒山的目标,被授予“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的称号。在过去50年时间里,绿化荒山、绿化广东的各项行动从未间断。如今的广东,正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持续提升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绿色”日益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增收致富:绿美广东拓宽生态与经济双赢发展新渠道
林下结出致富果,绿美广东拉动发展新引擎。在岭南大地上,绿意盎然的广东正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拓宽着增收致富的新渠道,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道路。
两年间,广东不断以高水平保护培育绿色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提升特色产业的经济效益,重点推动油茶、竹子、中药材、花卉苗木、经济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的产出率,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为农民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钟蕉垌村林下种满了春砂仁(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在阳春市春湾镇,特色产业阳春小砂仁的丰收场景,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成效的缩影之一。近日,央广网记者来到“藏”在大山之中的钟蕉垌村。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记者看到了漫山青梅树下,茁壮生长着一株株碧绿的春砂仁。
当地村民钟武朝告诉央广网记者,钟蕉垌村有6000多亩山地,春砂仁的种植面积超过2600多亩。“村内家家户户都种植春砂仁,我家种了大概有30多亩,除开成本一年下来的净利润有近30万元。”钟武朝称。
阳江春砂仁果(央广网发 广东省林业局供图)
从点到面,小小春砂仁的价值还在不断上升。随着阳春市春砂仁产业的发展,一批采用“省龙头+合作社+农户+基地+旅游”模式的企业,以金花坑种植基地为核心,辐射带动了当地农户及周边乡镇农户6000多户种植春砂仁达5万多亩,提供了大量的季节性农民就业岗位,近几年来吸引了不少村民回流就业,助推当地群众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也助力当地春砂仁产业从原本单一的生产化到规范多元的品牌化。
随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深入推进,广东林业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统计,2023年广东林下经济经营面积已达3403万亩,产值达到546.3亿元,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8950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预计到2025年,广东林业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林业经济规模稳步扩大,现代林业产业发展体系正逐步建立。
此外,广东还积极发挥林业政策创新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大胆改、深入试,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近年来,广东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制度创新激发林业发展内生动力,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
今年8月,《广东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向社会公布,进一步明确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该方案提出要推动集体林地经营权依法流转或向金融机构融资,提高林地产出率,增加林农资产经营性收入。这一政策的出台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广东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改革一子落,激活满盘棋。当前,广东正继续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森林的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作用,持续推动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并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政策扶持和机制创新等措施,不断提升林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样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https://www.cnr.cn/gd/guangdonglueying/20241211/t20241211_527005304.shtml
编辑:江楠 审编:徐豪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发布网”(域名gongyifabu.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益云融媒体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发布网(gongyifabu.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发布网)”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CopyRight © 2020 北京中益云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发布网域名(GongYiFaBu.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公益发布网”的所有作品,
均为中益云融媒体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