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黟县碧阳镇紧扣“碧山傩舞”国家级非遗文化内核,以民俗传承为抓手,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非遗活化擦亮文化底色。碧山村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依托千年徽派文化底蕴,构建“保护+创新+产业”发展链条。村内整合黄梅戏、傩舞、舞龙舞狮等6项省级非遗资源,建成碧山工销社、云贤研学等非遗展示体验基地,开发鱼灯制作、草木扎染、徽瓦彩绘等20余项沉浸式研学项目。2025年,通过傩舞、鱼灯舞龙等常态化非遗展演,累计吸引超2万人次游客。
文旅融合带动增收致富。傩舞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民宿、餐饮、研学等业态发展。全村现有精品民宿15家、创意小店26家,2024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00万元。同时,衍生“蔬菜盲盒”“非遗研学”等特色产品,农产品附加值提升30%,带动户均增收2000元。
治理创新引领文明乡风。碧山村以傩舞为载体,创新“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将全村划分为10个网格,组建“五老调事团”化解矛盾,并依托民俗活动增强凝聚力。2025年通过傩舞、舞龙等民俗展演举办活动10余场,村民参与率达90%,乡风文明满意度达98%。
从千年古礼到振兴引擎,碧山傩舞的传承实践印证了非遗民俗的时代价值。下一步,碧阳镇将持续深化“非遗+”模式,推动更多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耀眼的光彩。
http://hs.wenming.cn/wmcj/nccj/202504/t20250424_8892715.shtml
编辑:江楠 审编:徐豪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发布网”(域名gongyifabu.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益云融媒体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发布网(gongyifabu.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发布网)”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CopyRight © 2020 北京中益云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发布网域名(GongYiFaBu.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公益发布网”的所有作品,
均为中益云融媒体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