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发布网
您的位置:首页 > 高校发布

大连理工大学胡方圆教授获评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发布日期:2025-05-06 14:07:48  来源:澎湃新闻

4月30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公布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评选结果,大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胡方圆教授获评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胡方圆,中共党员,现任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性能电池关键材料研究。经多年不懈努力,她在极端环境用(−120~70℃)新能源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研究成果,助力我国全天候无人机动力电池取得突破,为我国新能源事业作出了突出学术贡献。

深夜的大连理工大学校园里,高分子系4楼东南角的灯光经常最后熄灭。材料学院副院长胡方圆伏案工作的身影,已成为这栋楼最熟悉的风景。从2014年博士毕业至今,她在这间10余平方米的办公室度过了3600多个日夜,屋内堆积如山的书籍及实验记录本,密密麻麻记载着高性能电池关键材料研发的艰辛历程。她日夜倾注心血的是被称为全天候无人机“心脏”的动力电池。从一名初出茅庐的青年科研人员,到主持国家优青项目,再到入选国家级科技人才计划,她用青春与热忱书写了一段科技报国的动人篇章。临近空间,这片距地面20~100公里的低氧、低压、强辐射、超宽温区(−90~70℃)的“无人之境”,被称为新能源技术“死亡禁区”。传统动力电池在此极端环境下容量骤降、寿命锐减,成为制约我国全天候无人机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为此,胡方圆带领学生扎根实验室,从分子设计到器件优化,历经千余次失败,终于研发出“多物理场响应型电极”及“结构功能一体化隔膜”,结合首创“宽温域原位控温技术”,使电池在−120℃极寒条件下的容量超过其室温容量,颠覆传统电池低温性能衰减常识。此外,针对传统电池在+70℃以上极易发生热失控导致爆炸难题,开发出高性能自诊断电池,通过埋置微型智能传感器,配合AI温控系统,使电池高温循环寿命延长3倍。现已获20余项国际/国内发明专利,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开辟“极端应用赛道”。面对辽宁青年科技奖、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大连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荣誉,她始终清醒:“科研没有终点,我们只是为中国高性能动力电池技术攀登珠峰搭了一级阶梯而已。”

作为蹇锡高院士团队、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成员,胡方圆牢记蹇院士教导“培养科研人才犹如播种希望的种子”。她坚持每周与研究生“一对一”探讨课题,深夜回家后仍在回复学生邮件。得知学生遇到生活困难,她主动帮忙垫付学费。她对科研保持敬畏,对学生充满爱护。这种“严在学术,暖在人心”的育人理念,让团队涌现科技新星30余人次,包括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国家级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辽宁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她带领学生获“挑战杯”主赛道全国特等奖,在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时,她放弃休息日,时常深夜还在耐心严谨指导学生进行作品设计。此外,她主编的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被10余所高校采用;撰写能源领域咨政建议被教育部及上级部门采纳,转化为国家动力电池领域战略的重要参考。

“科技工作者的价值,在于把实验室的突破转化为服务国家的力量。”胡方圆作为能源领域项目指南编写专家、中国宇航学会临近空间产业工作委员会委员,积极开发极端环境用动力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她说:“科研应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应怀着敬畏心和使命感,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一次实验出现异常现象,她为此重新设计实验,连续300余小时驻扎实验室探究问题根源。如今,她依然保持着科研“新兵”的纯粹:办公室灯光仍经常亮至深夜,手机里存着上万条与学生讨论的语音记录,出差路上总在看最新的学术文献。正是这份执着,她在《能源环境科学》《先进能源材料》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被化学领域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选为年度首篇热点论文。站在“双碳”战略历史节点,胡方圆深知极端环境动力电池技术关乎国家能源安全与国际竞争话语权,她正积极开展极端环境用全天候无人机电池系统研究,面对国际上“动力电池物理极限不可突破”论断,她以实测数据证明: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正在重新定义能源科技的边界。她说,将全力以赴为极端环境全天候无人机这只“铁鸟”,打造一颗不惧严寒酷暑的“中国心”!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771032

编辑:江楠  审编:徐豪

分享到: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发布网”(域名gongyifabu.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益云融媒体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发布网(gongyifabu.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发布网)”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CopyRight © 2020 北京中益云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发布网域名(GongYiFaBu.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公益发布网”的所有作品,

均为中益云融媒体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2046639号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