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服务乡村发展、践行青春担当,7月17日至26日,青岛农业大学三农学会“三农筑梦队”奔赴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开展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围绕文化探寻、关爱行动、调研深耕三大方向,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在田野间书写青年担当。
文化探寻:触摸历史根脉,浸润乡土烟火
抵达沂南后,实践团队首启文化探寻之旅。清晨的诸葛亮公园内,成员们穿梭于八卦阵、驻足汉风馆,在诸葛亮雕像前感悟三国文化底蕴;途中偶遇的广场舞人群,更让大家直观感受到乡村文化生活的多元活力。
图为三农筑梦队成员与实践地点负责人在临沂沂南诸葛公园八卦阵前合影
劳作是融入乡土的最好方式。返程后,团队即刻投身养老食堂的午餐筹备:剁白菜馅、学包馄饨,在协作中习得新技能;餐后主动承担刷碗、清扫厨房等工作,午后稍作休整,又投入磨黄豆等新任务,以劳动为乡村生活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三农筑梦队成员与孩子们体验磨豆子
关爱行动:温暖“一老一小”,传递青春温度
微光书屋启用现场暖意融融,实践团队成员与当地小朋友们齐聚一堂,以共读诗歌、同唱欢歌的方式,共同庆祝这一乡村文化新空间的诞生。活动中,队员们手捧儿童诗集,与孩子们围坐成圈,一句句朗读《微光里的小书虫》这首抒情诗,让书香里飘起纯真的韵律。随后,大家一起合唱《苔》这首自强不息的歌曲,队员们也跟着节奏轻晃身体,把这种星光微火,传递给了下一代。微光书屋的启用旨在为乡村儿童提供阅读与学习的平台,此次启用仪式上的共读共唱,不仅是对书屋启用的庆祝,更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感受书籍的魅力,为后续开展的伴读、科普等活动奠定了温暖的基调。
图为三农筑梦队成员和当地孩子们一起合唱
日常点滴皆关爱:清晨收拾食堂、清洗餐具,上午陪伴老人闲谈、为孩子辅导功课;午餐时兼顾老人饮食需求,南瓜馅包子的油润、豆沫菜的鲜香,让餐桌充满互助温情。每日总结会上,成员们梳理收获与不足,合影定格下团队与乡村的深厚情谊。养老食堂赠送的纪念短袖、小朋友分享的零食,成为这段关爱之旅中最珍贵的礼物。
图为三农筑梦队与实践地老师孩子们的合影
调研深耕:倾听基层声音,助力养老发展
聚焦乡村养老课题,团队以实地调研为抓手,深入了解民生需求。在养老食堂,成员们与老人促膝长谈、开展问卷调查,记录下“提高养老金”的普遍诉求,也聆听了文化家庭奶奶的生活故事,为研究乡村养老与文化状况积累鲜活素材。食堂里新蒸的毛毛虫馒头、家常炒面,在老人一句“香”的评价中,成为调研之余的温馨注脚。团队还分组前往南寨、北寨,走进村民家中与老人面对面交流,细致记录他们的生活需求与对乡村发展的期待。通过统计分析一手资料,成员们对当地养老现状、产业规划等情况的把握愈发清晰,为后续提出可行对策奠定基础。
图为三农筑梦队成员在临沂市沂南县南寨走访调研
图为三农筑梦队成员与养老食堂奶奶们日常聊天
实践赋能:青春扎根乡土,收获成长担当
此次实践中,团队不仅为乡村“一老一小”送去关怀,更通过调研摸清了基层需求。成员们在劳动中提升协作能力,在交流中增强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了投身公益、服务乡村的决心。从历史文化探寻到民生需求调研,从关爱行动到实践反思,青岛农业大学三农筑梦队以青春之力为沂南乡村注入活力,将“三下乡”的意义深深镌刻在田野与屋檐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通讯员:李雨荷 刘心怡)
图为三农筑梦队成员的实践日常合集
编辑:郭锐松 审编:益申合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发布网”(域名gongyifabu.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益云融媒体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发布网(gongyifabu.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发布网)”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CopyRight © 2020 北京中益云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发布网域名(GongYiFaBu.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公益发布网”的所有作品,
均为中益云融媒体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