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种一辈子地了,还真没有见过没有土壤能种菜的嘞!科技发展真快,现如今这先进的种地技术也‘跑’到咱乡村里来了。”2月17日,民权县双塔镇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内,来自该镇牛牧岗村的66岁的张振军感慨地说。
张振军口里所说的“没有土壤能种菜”,其实就是该镇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的无土栽培技术。
春节前后,农闲的人们像赶大集一样到该产业园参观,有本地的,也有周边县市区的乡村组干部和群众。
该镇党委书记葛运刚介绍说,这个产业园是2020年6月份双塔镇与河南农业大学实施的合作项目,镇政府通过流转群众1500余亩土地,投入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116座,园区采用现代化的高科技种植理念,实行立体种植模式,悬空无土栽植特色蔬菜,地面种植芦笋,温控大棚全部采用电子数据控制,不用化学农药,在这里打工的村民也变成了新型“产业工人”。
据该产业园技术员柴现恩介绍说,无土栽培全部采用高科技气雾栽培技术,通过营养液的喷淋和环境控制,让蔬菜达到最佳生长状态。自动喷水、补充光照,蔬菜能充分吸收大自然的营养,摆脱对化肥的依赖,成为真正的绿色食品。用的水肥一体化设备,直接通过手机就可搞定控制,省时省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当记者问到产业园产出的蔬菜销路如何时,柴先恩说,好东西不愁卖,在网上就销售一空了。白玉黄瓜卖8块钱一斤、番茄卖12块钱一斤,订单不断,在春节前大卖了一场。这个3亩多地的大棚,如果种番茄一年种两茬,纯收入最低也在15万元钱以上。
记者了解到,该产业园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扶贫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带领贫困村民走上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的科技致富之路。截至目前,该园已安排200多名周边村民到产业园就业。
民权县双塔镇牛牧岗村脱贫户张登国,搬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小账:6亩地全部被政府返租了,每亩每年1000元,每年有稳拿稳的6000元租金。他在产业园修枝打杈、拔草干零工,每天还能挣个60元、80元,每月挣一两千元,一年也弄2万多元。像张登国一样,牛牧岗村民刘金付、王玉荣也是该产业园的产业工人。今年65岁的王玉荣说,俺是这里的长期工,天天有活干,俺家离这不到一里远,离开家门,抬脚就进大棚了,活不重,每月1800元,这让俺以前想都不敢想!“年底产业园还要给咱老百姓分红,您说这日子,不高兴都不可能!”刘金付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高科技的智慧农业植入乡土,造福百姓,给下一步的乡村振兴激起了“一池春水”。
编辑:江楠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发布网”(域名gongyifabu.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益云融媒体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发布网(gongyifabu.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发布网)”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CopyRight © 2020 北京中益云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发布网域名(GongYiFaBu.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公益发布网”的所有作品,
均为中益云融媒体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