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发布网
您的位置:首页 > ESG发布

汽车链主赋能中小供应商,做实ESG降碳指标

发布日期:2025-07-03 15:24:51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证券交易所完成制订《推动提升沪市上市公司ESG评级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衔接2024年发布的《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业内人士表示,该行动方案实质是推动上市公司ESG体系构建和评级标准从“披露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型。

ESG向实,还需落实到具体行业。以汽车行业为例,其产业链复杂且较长,范围三(价值链中发生的所有间接排放)碳排放核算的挑战更大。如何将ESG与企业经营结合,让可持续信息披露从“应付上市”转向“价值评估”?又该如何加强ESG指标的量化?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持续密切关注汽车领域供应链范围三碳排放核算的企业实践。6月26日-30日期间,研究员通过与车企、第三方服务商、汽车行业ESG专家交流发现,很多企业正在通过ESG提升供应链能力,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重要的是以“碳”为入口,强化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推动车企的可持续信息披露,需要自驱外驱同步,目前亟待统一行业认知和标准,量化指标需以真实数据为依据,还需加强数字化技术在供应链碳排放数据收集、核算等方面的应用。

ESG从“应付上市”走向“价值评估”

为加快制定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2024年12月,财政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以下简称“《基本准则》”),面向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中国所有企业,明确ESG报告的内容规范。

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国企业关于可持续信息的披露多数为自愿行为,且所依据的披露标准不统一,不利于鉴证、评级和监管等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发挥可持续信息在投资决策和经济发展中的支持作用。

在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碳数字”)碳数字技术室主管赵津看来,上交所此次面向上市公司出台“行动方案”,强调要统一可持续信息指标的披露维度,需针对各行业制定具体披露指南,与《基本准则》要求不谋而合。以碳披露为例,不仅需要企业定性描述工作成果,还要对范围一(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二(电力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三等定量指标,明确核算标准。

据了解,由于当前可持续信息披露缺乏明确标准,部分企业进行碳披露时,往往只是简略提及。比如,在产品碳、组织碳信息披露方面,多以定性描述为主,仅说明开展了建设光伏设施、购买绿电等工作,及大致减碳比例,缺少对碳数据的定量披露,也未详细说明核算依据。

中汽碳数字基于汽车产业链可持续信息披露平台(ACD,Automotive Corporate Disclosure)的整车企业数据,对中国主要汽车制造商2024年的ESG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包括197个ESG指标的评估体系,其中定性指标114项,定量指标83项。结果发现,中国汽车行业的ESG信息披露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定性指标披露率(平均约90%)远高于定量指标(平均约34%)。因此,企业在ESG管理信息披露数据上的准确性、披露策略上的科学性还应进一步提高。

当前,ESG绩效已成为汽车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关键“通行证”,除影响汽车出口外,高ESG评级车企更易获得绿色债券、低息贷款。如果企业碳核算标准不统一,投资者将难以进行综合评估比较。“这使得ESG报告成为应付上市要求的产物,难以实现投资和金融属性。”赵津指出,无论是定性披露还是定量披露,由于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不统一,都将导致ESG难以真正发挥价值。

算清范围三难度大,需引入数字化技术

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环境维度的统一,要解决碳排放(范围一、二、三)“如何算”的问题,这是企业需直面的现实。尤其是涉及到上下游的范围三碳排放核算工作,对链主企业而言,面临数据分散、供应链复杂等问题,难以做到追踪全价值链数据。

具体到汽车行业,这项工作则是难上加难。汽车产业链长,供应链上90%是中小企业。产业链上游由大量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企业构成,数据清洗工作需耗费大量人力,售出产品所历经的复杂加工过程既不可控,也难以采集、核算数据;另一方面,产业链上游企业对下游企业进行运输和配送的数据采集、核算也相对复杂,售出产品的加工、使用模式多元,数据难以追踪。

2023年以来,晓数绿景(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晓数绿景”),帮助中国车企完成了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全品类范围三(15个类别)的碳排放核算,以及整车的产品环境足迹(PEF)。“采集实景数据对汽车行业意义重大。”晓数绿景董事长宋永俊谈到,欧盟对汽车的相关法规要求严格,无论是新电池法、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还是报废车辆指令(ELV),都需要可靠的数据支撑。此外,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认证时,会追溯原始证据链,数据不实将承担法律责任。

宋永俊强调,采用非实景数据进行碳排放核算容易产生误差。比如,车企计算单车碳足迹时,往往采用中汽中心发布的《乘用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该核算标准为中国汽车行业提供了科学统一的行动指南。在具体执行中,如果车企采用生产过程的实景数据,可减少单车碳足迹10%左右的误差。“未来,车企深入到供应链的实景碳追溯,将对价值链的脱碳起到关键作用。”

采集实景数据需要实地调研工厂,收集生产中的真实数据,包括原材料使用、废水排放、电力消耗(含绿电占比)等信息。这一工作难度巨大。宋永俊举例说,有一次集中调研了100多家汽车供应链相关工厂,收集数据前,需要对工厂员工、车间主任、管理层等进行培训,解释碳排放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的概念,以及范围三的核算标准。一家车企一年的外购原材料使用、上下游运输、废弃物处置、产品生产制造、产品使用等涉碳原始数据,可达上亿条。靠人工一条条识别、整理、核对很难完成。为此,晓数绿景通过AI识别提取数据,帮助上下游供应商完成填报工作,并利用大模型算法进行海量数据的清洗。宋永俊称,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供应链碳管理,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以往调研100家工厂需投入几十人协作,如今仅需几人就可完成。

汽车行业需围绕“碳”重塑供应链

尽管建立统一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量化ESG指标尚需时间,但车企也有内在驱动力。一方面,更高的ESG评级能降低融资风险,体现企业的投资价值;另一方面,也能更好满足出口需求,尤其是欧洲市场对企业ESG的标准要求严苛。

算清“碳”排放量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起点,接下来更关键的是,要围绕“碳”重塑供应链,提升竞争力。以2023、2024年度连续两年获得MSCIESG全球最高“AAA”评级的小鹏汽车为例,该企业在《2024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中,在行业率先披露范围三分类明细,详细盘查了范围三中类别1、类别4、类别6、类别7和类别11的碳排放,并进行了分项披露。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1094396

编辑:江楠  审编:益审核

分享到: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发布网”(域名gongyifabu.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益云融媒体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发布网(gongyifabu.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发布网)”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CopyRight © 2020 北京中益云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发布网域名(GongYiFaBu.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公益发布网”的所有作品,

均为中益云融媒体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2046639号 百度统计